您所在的位置:中国台州网 > 文化频道 新闻热线:88516001 88516281
李商隐的唐诗之路直通黄岩灵石
2017-06-10  18:16:3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陈明达

李商隐画像 图来自网络 黄岩灵石寺塔

唐诗之路经临海台州府 直通黄岩灵石寺

黄岩灵石寺传奇典故很多。

最忆是李商隐唐诗梦的摇篮“著书堂”。笔者最新发现,“唐诗之路”直通黄岩灵石——

李商隐童年是在江浙一带度过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河南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的童年是在江浙一带度过的。在他三四岁时,父亲李嗣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举家移居江南。不幸,六年后,其父病逝,他们又回到故乡荥阳。李商隐自述“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岁之前,他都生活在浙江,那么,他的启蒙教育笃定在浙江了。具体在浙江哪里呢?灵石寺是其中之一。

宋《嘉定赤城志》载:教忠崇报寺在县西五十里。东晋隆安二年建。旧传有僧诵《仁王经》而甘露降,遂名露山。后以寇孙恩屯兵其处,忽有飞石击之,退,遂改名灵石。有隋智顗繙(翻)经台,唐李义山著书堂,又有飞来石,或传自西北飘坠于此。一钟颇巨,云自海门浮至,镌“西度钟”三字。国朝绍兴初谢参政克家家乞为香灯院,遂改今额。明万历《黄岩县志》几乎一字不漏照抄。直至清同治年间诗人读书处“著书堂”遗迹尚存。县令孙憙《灵石书院碑记》:“旧有寺,唐李义山读书于此.有著书堂遗迹在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翻经台”、“著书堂”两个极具文化内涵的名字都被后人误解了。

偶见博文:“隋朝高僧智者大师(法号智顗),曾居此翻译佛经,原有智顗翻经台”。“翻”作“翻译”解,是时下主流高见。似有曲解命名者初心之嫌。“繙经台”是有出处、有典故的。繙经台,翻晒经卷之台,故又称“晒经台”。据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二载:谢灵运“一见远公,肃然心服,乃即寺中观《涅檠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日缗经台。”相传为范仲淹的母亲翻晒佛学经卷之处。台临荷池,可观长堤曲岸、宛转桥身、桃柳枫林。可知古人赶时髦并不比我们逊色。繙经台,白莲池,应是灵石寺附庸风雅之作。

“繙经台”误解事小,“著书堂”一误解,直接把李商隐在灵石读过书的事实“秒杀”了。

还举博文为例:“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字义山),曾居此著书赋诗,原有李义山著书堂”。这一“揠苗助长”,直接把“著书堂”扼杀在摇篮中了。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屁孩居此著书赋诗,谁信啊!这里“著书”二字不能与时俱进作“写作”解。“著”,一字多义,还包括“着”的所有义项,因为,“着”是“著”的俗字。《博雅》著,明也;《中庸》形则著;《晏子·谏上篇》君之德著而彰。又《小尔雅》思也。又与贮通。《吴越春秋》从阴收著,望阳出粜。《注》著,置也。《直音》俗作“着”。“著”,可以是开始读书明理;可以是接触书开始启蒙教育;可以是在置、贮(藏)书堂读书,独独不能作“著书赋诗”解。前人的思路不能与我们接轨,恰恰证明不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是原汁原味的“东坡肉”。

考证李商隐至陈耆卿、王象之约四百年间,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仍,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为了避免战乱,献土保民,创造三赢奇迹,两度化干戈为玉帛,社会安定。南宋时,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客观上使江南赢得了稳定发展的机会。在稳定的大环境下,灵石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没有大起大落,总是平平安安,传承有序,香火没有中断过。所以记载和传承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由此看来,有人认为唐李义山著书堂,非李商隐,而是南宋李义山,这种说法就值得商榷了。李商隐到未到过灵石寺暂且另当别论,跟南宋李义山肯定没有任何关系。南宋李义山1220年才中进士,《嘉定赤城志》1224年修成,《舆地纪胜》1227年成书,不可能有他的记载。对陈耆卿(1180—1236)、王象之(1163—1230)来说,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唐诗之路不只到天台。前有郑虔、骆宾王,后有李商隐。经过台州府,直通灵石寺。

李商隐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这是否是对幼年时在灵石寺生活的美好向往呢?我们不得而知。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谜一样的传说和梦一样的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千古风流名句陶醉多少追梦人。

李商隐一家从绍兴出发到黄岩灵石

那么,李商隐有没有到过灵石寺呢?

两个原因可以确定记录真实无误。

一、上文说了,在他三四岁时,父亲李嗣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举家移居江南。“官”是朝廷任命的,“僚”是“官”招聘的。幕僚是不能带家属住进官府的,要自己解决家属的吃喝拉撒睡的,而李家当时的经济状况是捉襟见肘,所以,急需一个蹭吃蹭睡的庇护所。这样,灵石寺就中标了。李家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灵石寺因为孙恩,读书人还是略有所知的。二、唐时,浙东观察使治所在绍兴,到灵石寺不算近,也不算远,也许李商隐一家就是从绍兴出发,经过“唐诗之路”来到灵石寺的。

因为把“著书”当作“写作”解,株连到人们怀疑记录文献的可信度。我们能见到的最早文献是《嘉定赤城志》、《舆地纪胜》两种。

《嘉定赤城志》是台州现存最早的官修志书。嘉定三年(1210),台州知府黄营聘陈耆卿编修府志,以陈维助之,一年后草稿成,因黄改知袁州而未果。十六年(1223),齐硕任台州知府,复延陈耆卿为统纂,姜容为主事,蔡范、陈维、林表民等为编辑,重修府志,经半年全书告成。作者陈耆卿(1180—1236),字寿老,叶适初读其文,即赞赏有加,读至佳处,不觉“惊诧起立”。曾说:“耆卿能以文人之笔藻,立儒者之典型,综合欧、苏,自成一家,他年成就不可估量。”陈耆卿终于没有辜负乃师的期望,十数年后,已“卓然为学者宗”。

《舆地纪胜》是南宋中期的一部地理总志,王象之编纂,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间,200卷。自序谓:此书“以郡之因革,见于篇首,而诸邑次之,郡之风俗又次之,其它如山川之英华,人物之奇杰,吏治之循良,方言之异闻,故老之传说,与夫诗章文翰之关于风土者,皆附见焉。”后人以其详赡分明,体例谨严,考证极其核洽,誉为南宋全国性总志中最善者。《舆地纪胜》编纂者王象之(1163—1230)﹐字仪父﹐金华人。父师古﹐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象之青少年时期﹐随父遍历江﹑淮﹑荆﹑闽等地。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以博学多识著称。仕宦之馀﹐收集地理书及诸郡县地志﹑图经﹐随时编集﹐於嘉定十四年(1221)开始综合编纂﹐州县沿革一般亦以此时为限﹐约於宝庆三年(1227)成书。受到南宋史学家李埴﹑目录学家陈振孙的赞赏。王象之对各书记载的异同﹐加案语进行考订﹐“收拾之富﹐考究之精”﹐为当时所称。

毋庸置疑,陈耆卿、王象之两个都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学者。转载、引用两书的《浙江通志》、万历《黄岩县志》、光绪《黄岩县志》也都是正史,是可信的。《嘉定赤城志》1224年成书,《舆地纪胜》约1227年成书,因为刻印需要时间,两书应该没有借鉴关系,而是各自引自现已失传的记载书籍。两书叙述格式不同也可佐证。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出版的《舆地纪胜》没有这个内容,但明薛应旂编著的《浙江通志》、光绪《黄岩县志》都明确出处为《舆地纪胜》。原因和《临海水土异物志》一样,原书已散失,是据各书所引《舆地纪胜》的原文辑录而成。

责任编辑:陈飞鹏
台州日报 台州晚报 台州商报
分享到:
  精彩图片

夜查获禁渔期违规收购行为

应急排涝演习

应急演练

放鱼
  分类信息
·版权申明 ·最多跑一次 ·台州一袋金币 ·红人馆
·东海文学 ·小微信贷 ·责任状 ·承诺书
·频道对外合作 ·高校招生 ·台州文化人 ·读者网
·公祭网 ·台州概况 ·台州人保
  好吃好玩
·虾蟹缘
·温岭元气火锅
·甲一海鲜麻辣烫
·深海八百米海鲜自助
·藤井自慢料理
·黄岩新派龙虾
·荷塘码头
·小肥羊
·石锅鱼
·临海夜色酒吧
  热点专题
·网络中国节·2017年端午
·最暖台州城
·第八届读书月
·2017台州市“两会”
·台州市五届一次党代会
·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聚焦台州剿灭劣V类水
·金鸡贺岁迎新年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治危拆违攻坚战
  论坛热帖
·【关注】小区车库顶上可以种菜?
·6月9日 台州段高速公路施工信息
·温岭城东发生车祸 大腿断了三段
·玉环一处工业区有人跳楼了 现场
·今天凌晨温岭大溪一处民房火灾了
·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卖杨梅 太危险
·去年台州上班族平均工资54745元
·建生态洗衣亭 村民不用临溪浣纱
·黄岩208辆出租车免费接送高考生
·老人半个月风雨无阻在邮局门口等
  视频推荐

三只旅日大熊猫回国

新闻观察:顺丰菜鸟 ...
·巴黎举行无人机节
·科学家发现最热行星
·大学生圆珠笔作画逼真
·烧烤:别把健康风“撸”进嘴
·十年一遇峨眉最美杜鹃花海来袭
·三只旅日大熊猫回国
·新闻观察:顺丰菜鸟之争的背后
·洋女婿来杭州看岳母一天晕两次
中国台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台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