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玉环岛拓荒第一人

2017-09-23  09:46:5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张凌瑞

图为玉环干江海边近景

中国有个年轻的城市叫玉环市,位于东南沿海,最初的地名叫木溜屿、木溜山、地肺山。最早记录人类在玉环岛上生产生活的,有资料可查的是约1500年前的修仙法诀《登真隐诀》。

《登真隐诀》作者陶弘景,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时称“山中宰相”。36岁始,因位卑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将朝服挂于城门,归隐茅山修道,自号华阳陶隐居。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离当时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很近,因陶弘景与梁武帝萧衍的特殊关系,茅山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它与木溜屿相距甚远,且木溜屿还是荒莽之地,陶弘景为何跑到这里来呢?

为救道化名远游

这得从天监年间的政治背景说起。

天监七年(508)四月,53岁的陶弘景,为了躲避梁武帝派人阻拦,便声称入斋五十日,作为与外断绝的姿态。某天子夜,他偷偷带了两名随从,离开茅山,改名王整,对官府称自己是外兵,即军中幕僚。涉海准备去霍山,由于种种原因,转道东阳,在永康,听到永嘉是个山水秀美的地方,于是“复相随度峤”、“稍进赤岩”、“夜宿郡郊瞿溪石室”。

峤,即海峤,现在的温岭市温峤镇一带。据《嘉庆太平县志》记载:“温岭步(温峤镇江厦码头),官河自黄岩来,抵温岭街而尽,诸溪并会焉。其南出而为江者,在岭栋外,俗称江下,通山门、楚门两港。凡海舶西去温州、乐清,北至台州、黄岩,率于此舣泊。”现在,江厦码头还有一座临江楼,系后人纪念谢灵运而建的,据记载谢灵运赴永嘉任太守时,曾于此系舟。

乐清湾史称岐海,陶弘景他们跟随永嘉人,从温岭步搭坐运输船渡海。面对宽阔的海面、星罗棋布的岛屿,他的灵魂肯定为之一栗。只见东南方一座沉沉烟霭的神秘之岛,与亘古的潮汐一起,吐纳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更远的东边,则山体绵延,主峰魁伟,山顶云雾缭绕,不同凡响。向船家一打听,原来此岛称木溜屿,此主峰便是道仙葛玄曾结庐炼丹的大雷山,尚留“葛元丹室”的遗址。从此,他记住了木榴屿、大雷山的名字。

永嘉收子良为徒

船在永宁县乐城靠岸,陶弘景攀登丹霞山后,当晚投奔永宁令陆襄,陆襄是齐末文坛著名人物陆厥的弟弟,自然久闻陶弘景的大名,便亲自送他到石室山的天师治堂住宿。

陶弘景发现天师治堂里住着一个小道士,一脸的稚气,本是撒娇的年龄,却举止端惠和雅,一对充满灵性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鲜亮、宁静。经问询,他叫周子良,字元和,时年十二,出生于汝南一个士族家庭,父母两方都信奉道教天师道,母族在天师道中的地位颇高。一岁时被姨母徐宝光抚养,七岁丧父,十岁,其姨母携周与儿子避居永嘉,与世俗隔绝。后来,因其姨母过于苛刻,周子良寄养在天师治堂。

当周子良得知,眼前的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江南道教领袖陶弘景,便跪下求陶弘景收他为徒,表示愿服侍先生。陶弘景发现周子良会通灵(会讲灵姑),于是收了他为徒,教授其《仙灵箓》、《老子五千文》。后携周子良入永宁楠溪青嶂山炼丹,因无法收集大量谷糠,转福宁霍山,也未成。

天监十一年(512)六月,陶弘景等从海路返回永嘉,踏着一江清波的节奏,上了木溜屿。这时陶弘景已经五十七岁了。

榴屿垦荒筑室炼丹

陶弘景见木溜屿上尚存大片荒田与废墟,无人居住,周围环境与状况特别好,完全可以重新开垦,收成后,舂出谷糠足以炼丹。炼丹是十分费时耗财的事,一次炼丹活动约需100天,用作燃料的谷糠为1200斛。道家认为只有谷壳的火焰,才能炼出最纯正的丹。陶弘景第一次远游浙江东南,曾隐居瑞安福泉山炼丹,有过在白田种植白谷的经验,白田即旱田,白谷即旱稻,其色如玉。《水经注》有:“名白田,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

开垦的农田,稻株抽齐,已是八月。火红的石榴花开了,倒映在山涧里,野渡的舣舟随风自横,阡陌上,暮归的小道士坐在牛背上,应该带着一支横笛。这种农事不仅为了生机,而是一种生命的形态,一种风景。

这年,也许木溜屿没有台风过境,陶弘景带领大家,按照自己画的建筑图纸,砍树、搬石头、打地基、引泉水、搭草庐。精疲力倦后,打坐、胎息、冥想,用道家休息法,让身体最快恢复。又开始设计并建造炼丹用的炉灶。山中不知时间,他就借泉水的动力,以轮轴为转动,造了一台漏刻。

周子良遵照老师的安排去做,不分昼夜,每件事一定要求自己肃敬而勤勉,追求完

美。

陶弘景“饥色憔悴”,心里却高兴,丝毫不以“暴露为苦”。月明星稀,也会弹奏一曲《胡茄曲》。好天气,则背后上背篓,携周子良上大雷山采药,带回的草药种在园子的周围,有药用价值的小动物则饲养起来。

丹炉的火取自正午太阳的精华,用阳燧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杯底的艾绒遇光燃烧。炼丹的时候正是木溜屿的夏季高温,陶弘景仍非常虔诚严谨,打坐在炉边,炉火发出的爆裂声、天上的星星、荧光闪闪的萤火虫,伴他读书到天明。即便白天也未尝休息。

周子良协助抄写《真诰》《登真隐诀》

稻谷扬花了。陶弘景早晚都要登上山顶,与白云、大海、旭日、晚霞接触,与鸟鸣、泉声、小虫接触,若逢山雨,也有快意。这些与他内心吻合,那是生命与生命的一种交流。吹、呼、嘻、呵、嘘、呬,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陶弘景觉得木溜屿就是他的茅山,是大地的肺,饱含着多少天地的灵气啊!《真诰》:“句曲地肺,土良水清,谓之华阳洞天。”木溜屿“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所以,木溜屿与茅山有同一别名——地肺山。那是此心安处即故乡的由衷赠予。

奉旨回都人岛成传奇

十月晚稻初香,湖田偶积清霜。梁武帝派特使司徒慧明带兵找上岛来了,要迎他回都。陶弘景与司徒慧明商榷,想在木溜屿再住一段时间,丹成再回去,司徒慧明不敢答应。陶弘景不好为难他,只好带上周子良及随从北上。我想,天监十一年的秋天,如果先生还留在木溜屿,天气转凉后,也许会架起高炉,燃起炭火,亲自抡锤锻造纯正的刀剑。《北齐书方技传》说他造的宝剑“心柔为刀脊,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先生站在船尾,回望着夕阳中的木溜屿,直至消失在视野里。

这个冬天,木溜屿是否寂寞地吟着先生的诗句:“夜云生,夜鸿惊……空山霜满高烟平……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

他特意取道宁波,在阿育王寺接受五大戒,为自己塑造了佛道双修的身份。这样既保全了江南道教,也免掉了这次抗命出走之罪,这就是陶弘景练达之处。

陶弘景历经四年的传奇式远游,大梁上下羡慕不已。时下的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专门作了一首诗《奉华阳王外兵》:

餐玉驻年龄,

吞霞反容质。

眇识青丘树,

回见扶桑日。

烂熳蜃云舒,

嵚崟山海出。

诗中描绘的洪荒之地,长着许多不知名的杂树,远眺东方红日升起,大海上云卷云舒,在光的折射下五彩斑斓,海面跳出的峰峦高耸突兀,此情此景不正是玉环岛吗?

责任编辑:陈飞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