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画家金仁香

2017-11-21  09:49:4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颜敏丹/文 杨 辉/摄

今年80岁的金仁香很忙,每天忙于作画。

通过他的夫人,记者终于约到了采访时间。金仁香声音洪亮,提到家乡,有些许激动,“在新疆生活了40多年,那里的一切都融入我的血液。但退休两年后,我回来了。我非常爱我的家乡。”

自学

上世纪50年代末,金仁香从临海市河头镇花塘村走出去。他1957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参与修水库、炼钢铁,于1959年7月考入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先后任技术员、连长、团参谋。

金仁香在少儿时期就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5岁那年,他迷上了西洋画;11岁,他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伟人像,还能手绘出中国地图。在新疆期间,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没有放下美术创作。1972年,他的版画处女作《麦海战歌》一鸣惊人。之后,被抽调到五师任《战旗报》美编兼摄影。1986年,组织选送他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专攻油画。回来后,他改行从事专业文艺工作,任过兵团美协副主席、农五师文联主席。

在大西北的40多年,他深入生活,上天山、住蒙古包,用倍于常人的努力,创作出大量有生命力的画作。其中,套色版画《荒原》获新疆自治区美展一等奖;黑白版画《百寿翁》参加中国美术家丝绸之路大展;油画《大元帅》获加拿大1998国际美术展最高级别“金鹅奖”。

当地的村民提到金仁香,会夸他“很厉害”“不简单”。1993年,国务院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文艺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一荣誉,绝对是金氏族人的骄傲。

勤奋

金仁香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在于他对艺术的赤诚与超乎常人的勤奋。

业界是这样评价他的——

他长于版面,木刻作品时而大刀阔斧,时而精雕细镂,有的是大块大面,有的是细线小点,有的是线面相错,有的点块交融,犹若音阶组成的一曲曲格调高昂、意蕴清新的主旋律。

他的油画基础扎实,色调丽雅。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粗壮之物笔触分明;绘妙龄少女细笔缓描;写晚霞、图朝晖有时点彩斑斓,可谓美不胜收。

在他的笔下,水彩画有边塞风光、民族风情,还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等。他的国画风格与江南有着极大的不同,场面宏大,有气壮山河之感,形象朴实,布局严谨,蕴含深邃,整体厚重,读之越细感悟越深。

尽管金仁香年纪不小,但他工作的劲头比年轻人还足。天天画不离手,每天工作在12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睡觉等日常起居,其余时间他大都给了画作。

“临摹世界名画的头三四年,我把全部精力放在画画上,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到晚上十一二点收工。”金仁香说,“时间不等人,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要趁现在身体尚可,抓紧时间多画一些。”

捐赠

金仁香捐赠过很多作品,有的是临摹世界名画,有的是自行创作的美术作品。

2003年,他在新疆退休。2005年,他回到临海定居。他工作期间创作的主要作品,100多幅献给新疆当地,其余的530多幅油画、版画、素描、水粉、水彩、国画以及雕塑作品和100多件展品,从新疆搬回了临海。2007年,他全部捐给母校回浦中学,建成省内中学第一个艺术馆“金城艺术馆”。如今,门类齐全的美术作品成了回浦中学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美学教育的课堂,德育教育的基地。

新疆的天山和大漠,陶冶了金仁香的心情。他在新疆期间作的画,以万马奔腾、雪山雄鹰的意境居多。回到家乡后,他四处寻找党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红色名画原本,用油画临摹。耗时两年,临摹了《开国大典》《井冈山》《十大元帅》《娄山关》等近百幅。

不花巨资,不出国门,也能让普通老百姓欣赏到世界一流名画,这是金仁香最大的愿望。2007年,在夫人和挚友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启动临摹外国名画的大工程。

“到外国看美术展览,有钱人可以,到外工作、旅游也可以,但工人、农民很难有机会看到。”在金仁香看来,艺术是劳动者创造的。他作画,就是让艺术回归劳动者。

如今,金仁香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他耗时10年,有了列宾的《伏尔加纤夫》、梵高的《向日葵》、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毕加索的《玛丽·德烈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400幅世界精品临摹画作,涉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中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120多位画家。

这些作品,陆续捐赠给了横店的圆明新园,现在已公开长期展出。

责任编辑:泮非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