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和合文化“南移”记

2017-11-25  17:50:36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锦川,如她的名字一样美,青龙山、独莲山(谷堆山)、锦溪,都是其美丽的元素。横跨上垟溪的清代古青龙桥,使得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村里原建有两道半圣旨牌坊,直至二十世纪“文革”时被毁,至今仍有不少牌坊残件遗存,牌坊下六十四块对角石板铺的坊道仍清晰可见,坊道前有一品塘。所谓一品塘,是蔡氏先人为防火、灌溉、饮水需要挖出的三口方塘,呈品字型,如今另两口已填埋,仅剩一口。

漫步池塘边,传来几个儿童嬉笑打闹声,寻声望去,绿茵茵的草地上,晒着刚收割的黄灿灿的稻谷,一女二男三个小童在一块大石头上滑滑梯,我疾步过去想用手机拍下这幅画面,三小孩见状,快速从石头上爬下来,齐刷刷来到我面前,手挽手摆起爱心、胜利等造型。然后围拢来看照片效果,笑靥如花。

我向他们要大人的手机号,想把照片传给他们的爸妈,三个小孩争先恐后告诉我:爸爸妈妈在外地种西瓜,我们跟爷爷奶奶住一起。

我有点惊讶:“你们三个的爸妈都在外地?”“是的是的,我们都不知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我们只有短号。”我见一男童牙还没换好,又问:“你们都上学了吗?”“我二年级,他俩一年级。”个子稍高的男童答道。原来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言语也充满着快乐自豪,丝毫没有我想象中留守儿童的孤寂、冷漠和胆怯。小女孩拉着我的手,指着不远处的高房子说:“我家就在那,到我家去看看吧!”因要赶时间,我婉言道:哦,下次吧!回来的路上,耳畔响起了小男童的歌声:“虫儿飞,虫儿飞,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

徜徉在蓝天白云下,茅尖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漂亮的蝴蝶在花蕊上采着花蜜,专注、执着,全然不顾我的手机快触碰到她的翅膀。我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三个孩子天真活泼的模样,挥之不去。

寒山、拾得被称为“和合二仙”,是相亲相爱、情深义重的象征。在民间,他们多以童子面目出现,表示祥和、圆满。他们留给世人的和合文化是精神上的,神圣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蔡元亓及其族人的和合文化除了精神财富,更是物质的,似乎更接地气,多了人间烟火味。从几个留守儿童的快乐里,我感受到,和合文化已直接渗透进每一个锦川人的骨髓里。

责任编辑:杨能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