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周家八百年 王业本农耕

2017-12-18  09:36:4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彭 洁

顾问 徐三见

临海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文博研究员,台州文献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古籍编辑部主编,台州市美术协会荣誉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博、地方史研究及国画创作。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默墨斋集》《默墨斋续集》,整理出版地方文献500余万字,主编主撰著作多部。

全市周姓人口数量超15万人。

台州周姓以“台城派”为最早,据载,三国吴太元(251年-252年)中,一个叫周叔道者任章安令,任满后留居临海县城,遂繁衍为台城派周氏。其次是山东周氏,唐太和六年(832年)自福建迁黄岩城内下街,元代初年迁山东村(今属椒江黄礁)。再次是东塍周氏,唐开成(836年-840年)间自永嘉迁州城,再迁临海程岙,宋时迁本邑东塍(今东塍镇驻地)。复次为乐安周氏,唐末自金华迁仙居周岩头村(今属福应街道)。继之为百岩周氏,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自福建长溪迁临海北监(今桃渚北涧),后一支迁县城,一支迁本邑杨梅,清顺治(1644年-1661年)间分迁百岩山二徐村(今属沿江镇)。又有金溪周氏,后唐天成(926年-930年)间由福建闽县迁章安,后迁金溪(今临海杜桥南山村一带);葭沚周氏,南宋建炎(1127年-1130年)年间迁家子(即今葭沚);长沙周氏,南宋时由河南迁州城,元初迁临海长沙(今属上盘镇),至清一支分迁本邑塘头(今属涌泉)。

台州周姓历史人物方志入传者65人,学有所成,业有建树者不少。

周洎,宋临海人,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又中淳熙五年(1178年)博学鸿词,历新昌县尉、淮西总领所酒官、江东宪司干官、太学正、国子监主簿等。其任太学正时,王抃缘奸嗜利,势倾朝廷,人莫敢言,洎上章论劾,旁及宰执台谏,一时闻者失色。在国子监时,又上疏孝宗,希望朝廷能选将帅、择军士、遣间谍、议城守、备战舰、储粮食、节财用,委谋臣,加强备战,预防金人入侵,受到孝宗嘉许,欲试以馆职 ,已择定日期,不幸暴病而卒。

周仁荣,临海人,宋末隐居不仕,元以荐授处州美化书院山长,后辟为浙江行省掾史,省臣皆敬而不名,以先生呼之。泰定(1324年-1328年)初召拜国子博士,迁翰林修撰,升集贤待制。著有《易象占》《尚书补遗》《春秋类例》等。

周润祖,元临海人,从学于黄干、翁森、周仁荣,德性温邃,文词端庄,隐居乡里,教授学子四十余年,以德行著声乡里,人称紫岩先生。乡有不善之人,经其海谕,终身不敢为非;胥吏崔科,耻行暴戾;节使巡按,必造其庐以礼之。台省交荐,始终不赴。著有《紫岩稿》十余卷。又工书法,“墨迹如秀岳乔松,宛然有欧褚笔意”。

周一清,明临海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初以弹劾权贵,即有直声,后任庆远知府,政尚严明,人不敢欺,以才能出众,兼管庆远卫事,又以征藤峡之功,升三品秩,去官后,百姓思念不已。

周宠,亦明临海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仪征知县,县当要冲,高官贵戚往来频繁,民不勘命,宠力加节省。境内守备官兵恣横拢民,宠查实求当道严惩,之去官时当地特建仰德堂以祀。调永丰,地多盗贼,即多方筹划,或擒或劝,俗多感化;又选诸生颖秀者,亲自课习,造就良多。荐授江西道御史,又巡按山东,皆以风节称。然其性不善迎合当道,因故遭贬,遂归里不出。

周颂,临海人,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家贫力学,中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工部虞衡司主事、员外郎、杨州知府、武昌知府、按察司副使、湖广参政等职。其任武昌知府时,属省会殷繁,宗藩骄倨,历任多推诿不问,颂则申明禁约,裁折以理,境内帖然,尤留心教育,举卓异天下第一,赐宴礼部。曾因护持忠良直臣得罪阉宦魏忠贤罢职。著有《清啸稿》《谈心集》,卒后入祀台州乡贤祠。

周鉴,清太平(今温岭)人,乾隆六年(1741年)拔贡,以母老不赴试,终日研习经史,文章雄恣,晚年专意四书,尤精《易》学,性廉介,不苟取,行高乡里,见者耸敬,著有《敬义堂学庸注解》《训子编》等。

周治平,清临海人,年轻时即以善于算法见称,嘉庆(1796年-1820年)间,浙江学使阮元至台,治平握算面试,阮一见称赏,赠诗谓:“中法原居西法先,何人能测九重天?谁知处士巾山下,独闭寒斋画大圜。”并亲书“画圜室”额以赠,遂选入肄业杭州诂经精舍。治平通经术,精考据,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科学方法解释中国古代经典的学者之一,阮元称其所学“能融会中西之说,其理甚明”。

周士法,清黄岩人,由世袭补浙江提标右营守备,官至定海镇总兵。英军入侵定海,士法率众抗击,退敌毁舟;海盗入石浦,士法剿擒甚多;后多次与太平军交战,战功卓著,赏顶戴花翎。卒后朝廷诏谕抚卹,谥壮勇,以儒将称。

周郇,又名郇雨,清临海人。性颖慧,初为训诂音韵之学,以经说见称于俞曲园。继为词章之学,诗文骈体逋峭独辟。后又尽读四明蔡氏墨澥楼藏书,所学益富,天文、历算以及西方传入之化学、电器、医学、汽机、火器、地质等无不通晓,且深谙洋务之法,自著有《新法炮台议》《晷仪记》,译著有《镀金书》《制造巴得兰水泥理书》《电学纲目》《作宝砂轮法》等,在西学中用和现代工业文明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过极重要的作用,惜年仅33岁而殒逝,若天予遐年,其成就未可限量!

源流

周姓,源出于姬姓,始祖被认为是农神姬后稷。

后稷,姓姬,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嫄。尧舜时期,为掌管农业之官,教民耕种,亦被认为是开始种植稷和麦的人。《诗经·大雅》中,有篇章《生民》,其中曰:“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生动详明,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气息,描写的正是后稷从事农业生产的景象。

后稷第十二代孙为古公亶父,亦为古代周族首领。那些年,周族领地频频被戎狄威逼,族人生活苦不堪言,古公亶父决定率领族人搬迁。一路前行,他们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北),因地处周原,便称为周族。

“务耕织,行地宜,我周族将在此开垦疆土,收获家园。”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周族人在周原之地开荒耕种,大力发展农业,同时大兴土木,修建庙堂与宫殿,还举族之力修固城墙。周族日渐昌盛,很快就有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

古公亶父卒后,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王季的儿子昌,即周文王。再后,其子周武王姬发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

传至第43任王周赧王时期,周朝已国势益弱,宗族内部争斗不休,以致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公元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不久,周赧王病死。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周王室势力彻底灭亡。

周朝后人举族迁至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故,有周姓的主要来源为“周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后裔改姓而来”的说法。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始分迁贵族,部分周姓贵族外迁。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开枝散叶提供了条件”。此时期,周姓多迁徙到江苏北部,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周姓又从中原一路南迁。而后,在唐末五代十国数十年的军阀混战中,以及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南宋末年蒙古军南下等数次规模巨大的战乱中,河南、山东一带和中原的周氏族人大量南迁,多迁入福建、浙江、广东。

椒江葭沚周祖系

葭沚之名,颇有诗意。“葭”为水边芦苇,“沚”为水边洼地,葭沚处于江边,由椒江冲积而成,曾地势较低并长满芦苇,由此得名“葭沚”。此地地处椒江南岸入海口,西与栅浦接邻,东南有葭沚山,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葭沚旧时被称“家子”,民国以前均属临海,故在民国时所修周氏宗谱名为《临邑家子周氏宗谱》,一九四九年后改属黄岩县,今属椒江区。

椒江葭沚周祖系始祖为惟一公,原籍河南,唐代曾任青州教谕,后避乱始迁台州,居府城(今临海)酉兰巷(亦为友兰巷)。

据《周氏宗谱》记载:“府城酉兰巷宋光禄大夫有曰朝熙公者,建炎中,扈跸高宗登枫山,望海门迆西地,商渔乐业,井里熙熙,因得高宗当曰命名家子之意,嘱其子卜居于此,是为家子一世祖,谱称廷琜……”

朝熙公,是椒江葭沚周祖系第十七世。

宋时,为躲避北方女真人的侵略追击,宋高宗赵构建炎南渡,逃至江南,一路过淮河、渡长江,逃至杭州,后又因金兵逼近杭州,避走章安(今属椒江)。时任光禄大夫的朝熙公护其登上枫山。高宗见海门山脉河流弯弯曲曲、延绵不绝,百姓商渔乐业,到处熙熙攘攘、门庭若市,一派热闹非凡的烟火景象,很是喜悦,“我看此地可以命名为‘家子’……”朝熙公回到家后,对名为廷琜的儿子说:“家子之地,沃野千里,又笙歌鼎沸,缕缕行行,你到那里去居住吧。”廷琜应好,是为家子周氏始迁祖。

建于1817年的周氏宗祠,安静地矗立于葭沚街道文明路208号。如果不是周书增的引领与介绍,这座偏于街边的破瓦灰砖、采椽不斫的单层建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周氏宗祠联系在一起的。门头“周氏宗祠”的牌匾早已不见,急景流年中,这座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的宗祠已面目全非,如今成了一家做木材生意的门店,正厅、东西厢房杂乱地堆满了各种木材。这里再也不是周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除了屋顶残瓦间随风摇曳的一片紫灰色瓦松,彰显它的沧桑古老以外,“只剩梁架和石柱还有一些古旧的雕刻……”周书增曲着身子,在阳光的阴影中摸索着,半明半暗里,声音微微颤抖。

随时光荏苒,椒江葭沚周祖系后裔分迁繁衍于临海兰田上周、小炉头及沿江上岙周、上金等村。

临海峒峙山周氏

临海峒峙山周氏属椒江葭沚周祖系。

《周氏宗谱》万历十三年谱序载:“峒峙山之有周氏,其祖自永达公之所由来,实出于家子光禄大夫朝熙公十七世孙也,人愈繁而支愈广……”这峒峙山,所指正是临海涌泉兰田。采访当日,一周姓老者站立于兰田山边,精神矍铄,“早前这里不叫兰田,都只说是峒峙山。”据《峒峙山记》载:“其间虽杂姓之不齐,惟我周氏本家子世裔,宋末间评事公,始迁于此……”

与《峒峙山记》所载相合,《临海周氏宗谱》亦记载:“峒峙山周氏始迁祖者,即宋评事官永达文煜公是也。”永达公,正是峒峙山周氏一世祖。其字文煜,为朝熙公十七世孙,系朝熙公长子来公派下正仁公之次子。据《周氏宗谱》万历十三年谱序载:“永达公官居评事之职,时值元末明初,因天下大乱,游猎至峒峙山,慕溪山之奇胜,土田之饶沃,遂从今椒江葭沚避居峒峙山,永达公即今峒峙山上周周氏之始祖。”

但是,“先世谱牒毁于兵焚,其间可考者十不存一。故永达公生卒年月俱失,始迁年代也无记载。”后经周氏族人查旧谱翻史料,考证出“有永达公三子彦万公洪武科举人,故永达公在生年代当为元末明初。”

兰田山上有一上周村,背靠峒峙山主峰山顶山,风光旖旎,是为椒江葭沚周祖系后裔。该村现有人口439户、1470人,其中除16户、58人从他姓以外,其余423户、1412人均为周姓。

(本文参考《临海周氏文化》、《台州古村落》等,感谢周书银、周炳炬提供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泮非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