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临海大田街道大田刘村文化礼堂:让“新村民“也爱上大田板凳龙

2017-12-24  07:52:1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徐慧兴

“文化如水,美在流动。”在临海的大田刘村,第一次听到这样诗意的说法。

大田自古以来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统非物质文化,大田板凳龙,让大田名扬海外;大田山歌,曾唱响中南海;大田刘骨牌锣鼓传承至今已有500年;大田金狮更有800多年历史……这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田刘村汇聚发扬光大,使得大田刘村成为大田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集大成者。

村以姓氏为名,人以刘姓为主,而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大田刘人并不吝啬。不论是本村村民,还是租住在本村的“新村民”,兴趣在此,皆可在文化礼堂学得一二。

名片:

大田刘村位于临海市大田街道,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北出口处,有村民585户,共1978人,外来人口4000多人。村庄始建于南宋初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台州市级示范村、临海市经济发展强村、“魅力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大田刘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位于四个村子中间位置的刘氏宗祠即为该村文化礼堂所在,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礼堂装修落成后于2013年投入使用。不过,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大田刘村的文化礼堂实际应该包含边上的文化广场、小湖和60多米的湖畔长廊,整体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

村民文化休闲乐土

整洁宽阔的水泥村道,高耸的大楼,一时间很难将这种现代特征明显的城市村落与“传统”这个词联想到一起。然而,主村道上,一座十多米高的仿古牌坊,却强势将记者引入到传统文化中去。

由东往西穿过写着“盛世光明”的仿古牌坊进村,走不到百米,便是刘氏宗祠,即大田刘村村部和文化礼堂的所在。

青砖墨瓦,显现岁月痕迹,相比村口牌坊飞檐反宇的华丽,宗祠建筑显示出别有韵味的端庄。

大田文化站的柳秀友是此行访问大田刘文化礼堂的引路人和讲解者。他告诉记者,大田刘村文化礼堂、包括周边广场、小湖和60多米的湖畔长廊,日常可容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村民文化团体举办各种活动。

“这里是村民文化休闲的乐土。”他说,广场分南北两部,北为球场,是青少年活动的场地,南为舞场,是交谊舞爱好者的乐园。

小湖依着文化大礼堂的主体建筑,后面是山,这样的分布形式让大田刘的文化礼堂建筑有了依山傍水的美。湖与山之间,是一条仿古的长廊,这里是戏曲爱好者的聚集地。

文艺节目集中地

2008年,村民们在刘氏宗祠设立了文化俱乐部,开始收集并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素材,并予以传播。2013年,刘氏宗祠在经过系统修缮之后,成为大田刘村的文化礼堂。

礼堂建筑是四合院形式,分上下两层。中间是开阔天井,设有老戏台。平常天井里是排舞爱好者的练习场地,逢节日或者喜事,这里会安排戏曲演出,成为村民们享受文艺节目的集中地。

自南楼扶梯上二层,上楼后可见一厅,挂牌匾“大田刘书屋”。柳秀友介绍,书屋里的书多数来自村民自筹,部分来自街道文化站,总量在5000多册。其中一部分流通到了阅读者手中,一部分留存在书屋,方便随时取阅。

“村民凭身份证就可以借阅书籍,周边工厂里的外来工作者则可以凭厂牌、工作证借阅。”柳秀友说,文化礼堂对外来租住的“新村民”同样给予无差别村民待遇。

与书屋相对的北面大厅是一个大讲堂,名为“博益堂”,村里时常会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到堂内开讲,为村民们补充“文化营养”。

在两厅之间,是一个陈列馆式的走廊,廊内陈列着诸多来访名家留下的墨宝,以及村里文化团体多年来获得的荣誉。

金狮和板凳龙,是大田传统文化中的精彩项目,每年春节,大田一带都会有舞板凳龙的传统活动,通常是全村动员,每家每户将自己做好的板凳龙节段组接在一起,相互配合,舞上街头。

与“新村民”共享传统文化

柳秀友介绍,近年来,随着周边企业的发展,大田刘村外来人口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口,而包括板凳龙、舞金狮在内的一些传统项目对这些外来的‘新村民’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很多外来打工者在业余时间也加入到了这些文化活动中来。”

“现在,不仅仅是传统活动中有了‘新村民’力量的补充,包括很多社会生活也有了他们的参与。”柳秀友说,大田刘村有18个文体团队,大部分都是本地村民和“新村民”共同参与的,有些团体里,“新村民”还担任主要职务。

大田社会功德推进会大田刘分会,日常处理邻里纠纷,举办敬老爱幼、促进和谐生活的相关活动,作用如同“老娘舅”,而在这里,许多“新村民老娘舅”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如水,美在流动,文化如水,更美在流入生活。大田刘村以文化礼堂作为一个点,正努力推动着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责任编辑:丁楚兰
相关阅读